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19
编号:13831133
化“危”为“机”,加快推动血管外科创新发展(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19
     陈忠教授介绍,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时机把握的原则是,狭窄直径小于1 mm者,在积极抗血小板、抗凝的基础上尽快收入院干预治疗。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同,当狭窄率超过70%~75%并有缺血表现时,应采用外科干预治疗;狭窄率≥50%并有靶器官梗塞证据时,采用外科干预治疗。狭窄率<70%的无症状者,建议抗血小板和降脂药物治疗。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决定了进一步干预治疗方式的选择,不稳定斑块、斑块内出血、重度下肢闭塞病变、解剖形态异常等需采用CEA,稳定斑块、近颅病变可采用CAS。此外,颈总动脉长段闭塞是选择腔内治疗还是复合手术,还是搭桥手术,合并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是先治疗冠状动脉疾病还是先治疗颈动脉疾病等问题,都有待建立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或者临床指南。

    陈忠教授再次呼吁,中国血管外科发展要加强多学科密切协作,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血管外科的学科建设发展之路是创建独立的血管外科专科体系,即独立专科、学科名录和学会二级机构。通过制定多学科共同认可和愿意遵守的诊疗规范、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南实现血管疾病的规范化诊疗。要加强术后随访,积累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建立全国统一的血管外科临床数据库和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督控制体系,达到全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层级医院治疗水平的整齐划一,同时要发挥好权威学会、权威医院、权威专家的引领作用。

    加强专科规范化培训

    陈忠教授介绍,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进行的专科专业的进一步规范化培训,一般为2~3年,最终通过标准化考核合格后给予专科入门资质证明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85 字符